2020-11-02 15:47:07
近期,官方密集報道玉米行情,不斷提示存糧風險,建議有序賣糧。各平臺開始圍繞進口、替代、供應足量等利空因素大做文章,消息面給市場點了一首《空空如也》。不過,現在的玉米現貨市場的表現卻與輿論表述的情況不一樣,下游不斷上調收購報價,中游也是順價就少量賣點,不順就等,上游利潤可觀,想等等頂部。這樣的賣方市場,是放一些利空消息就能扭轉的嗎?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員周喆認為,圍堵玉米的利空因素沒什么實質的沖擊,對心態(tài)上的影響可能會導致玉米回調,但想讓玉米價格高位跳水很難。
小麥拍賣成交抬頭,適口問題難成氣候。與去年同期相比,玉米要漲了600元/噸以上。高漲的玉米抬高了下游企業(yè)的加工成本,有些企業(yè)高攀不起玉米,權衡之下有些飼料廠選擇改配方?,F在山東的工廠玉米收購報價基本都在2500元/噸以上,而山東的小麥成交均價為2330元/噸,加上出庫貼水和倒短,玉米都比小麥貴了,一些飼料廠開始選擇使用小麥。據了解,飼料企業(yè)在豬飼料中使用小麥替代玉米的積極性較低,目前替代比重多在10%-20%,對提高替代比重多持謹慎觀望態(tài)度。主要擔憂由于配方調整,動物易出現采食應激,需要有適應過程。在肉禽飼料中,收益問題以及接受度上,部分飼料企業(yè)完成飼料中玉米最大替代比例,玉米使用占比繼續(xù)下調空間有限。再加上一些地區(qū)的小麥儲備數量有限,陳糧去庫存固然是好事,但是去庫存過甚可能又是一個玉米第二。到時候面粉廠高價調運小麥,最終吃虧的都是消費者。
超額進口只是遠水,遠期暗雷提前暴露。進口玉米中美國玉米是轉基因品種,需要轉基因加工許可證,并接受有關部門監(jiān)管,辦證需要時間,再去訂貨,過程還要監(jiān)管,去向也要留痕,不會直接流向市場,同國產玉米屬于間接競爭關系,該用國產的還是要圍繞國產來做庫存,惦記進口就要耗費一大段時間去跑流程。另外,上周六的文章就提過,一些媒體報道的超額進口玉米中,多數都是預售,看似嚇人的進口量,多數是未來到港,然后還要靠一個月測新冠。這意味著進口玉米拿的不是神兵天降,手起刀落間玉米人頭落地的劇本,是臥底潛伏后市突然暴起背刺的劇本。
玉米收割不斷加快,市場初期糧源不缺。據了解,目前主產區(qū)入統(tǒng)企業(yè)已收購新產玉米438萬噸、大豆6萬噸。11月上旬東北玉米、大豆、粳稻集中大量上市,收購進度將進一步加快。理論上,隨著收割工作的加速,新季玉米的上市規(guī)模將不斷擴大,對市場行情有一定的利空影響。但是,據網上數據顯示,我國玉米種植相關企業(yè)前三季度新增3。2萬家東三省占全國三成。玉米作為秋糧主要作物之一,今年市場迎來多輪火爆行情。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28。1萬家玉米種植相關企業(yè),其中黑龍江省以5。4萬家企業(yè)排名第一,河北省、山東省分列二三名,東三省合占全國30%。近10年我國玉米種植相關企業(yè)注冊量呈波動增長,2019年新增企業(yè)3。9萬余家,同比上升了18%。今年前3季度新注冊企業(yè)3。2萬家,同比上升23。4%,其中三季度新增1。2萬家。此外,全行業(yè)55%的企業(yè)注冊資本低于100萬。春節(jié)后一直強勢的玉米像黑夜中的燈塔,吸引更多的人員從糧,也吸引資金介入,不怪農戶笑著說,地頭糧販比扒苞米的多。目前玉米還未全面上市,還有中間商截留,中間商順價少量出,倒掛就等漲,流向下游的量小且不穩(wěn)定,需求對進口或者水稻、小麥堵供需缺口也沒信心,家大業(yè)大把命門交于外人?明顯更信自己,所以目前的氛圍還是搶糧做庫存,死道友不死貧道。
綜上所述,供需缺口像個戰(zhàn)神,利空圍堵全然不懼。進口玉米規(guī)模雖然超往年,但不是立刻就能靠港并沖擊市場,小麥等替他政策替代品也面臨市場認可度、客戶適口性等問題,目前的利空因素看起來沒有輿論講的那么兇。不過畢竟這是官方帶頭唱空引導情緒,還是要做好短期內情緒被扭轉,在11月形成供應加量,價格小幅回調的準備。但是長期來看,缺口問題還能打一陣,看漲依然有土壤。另外,國糧信息中西發(fā)布的報道稱,中糧貿易吉林有限公司下屬28家?guī)禳c主動向吉林東部空白區(qū)域延邊、蛟河、通化等延伸服務,目前初步布局135家?guī)禳c,基本覆蓋全省,可以保障700萬噸以上收儲規(guī)模。這意味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