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15:58:11
近日,確山縣被評為國內最大規(guī)模的農民主播縣之一。該縣常態(tài)直播的農民主播有183人,注冊或完成培訓的農民主播為8331人。他們身上的顯性標簽,不僅是“月入過萬元”,還是推動60多款確山農貨打響線上市場的實力擔當。2020年,確山縣農產品電商交易額達5.7億元,較2019年增長80%。而今年,不少農民主播希望將自家農貨的網上銷量,同比提升三成以上。
確山農貨在國內網購市場“出圈”,源于一次意外發(fā)現,更得益于當地農民放得下“面子”、補得好“里子”。
2019年12月,網紅主播薇婭為河南“扶貧農貨”做直播,3秒鐘售出確山紅薯干數萬單。在國內頭部帶貨網紅的眼里,這筆單子或許只是毛毛雨,卻一舉點醒了確山農民。
確山曾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該縣農民拿手的小麥、花生、牛肉、菌菇、稻米等農產品,卻難以叫響。這既是因中原地博物豐,確山農貨很容易被“淹沒”于同質化,同時,也因當地距離中心城市較遠,賣同樣的農貨,確山農民卻要付出更大成本。
這股“憋屈”,讓確山農民在直播間找到了“宣泄”機會。“網紅能做,農民為啥不能做”?相比在街邊擺攤或網上開店,對著手機吆喝似乎簡單得多、高效得多、成本低得多。
放得下個人面子,丟掉鏡頭前的羞澀,是確山農民抓住機會的第一步。
正因對“家有好貨”的自信,確山農民敢于帶著他們的手藝及身后的農田、牧場、車間,正魚躍闖入一個個直播間。比如,“紅薯姐”白軍敏在自家車間里架上全套直播工具,瞬間切換成村播達人;比如,80后莊稼漢白晶站在金色麥浪中,為粉絲們直播“黑小麥從收割到餐桌的全過程”;比如,“胳膊牛肉”傳承人王云,手里最潮的工具不是屠牛刀,而是整套5G直播裝備,堪比羅永浩。
修好村播生態(tài)的“里子”,拿出高效且有質量的推進政策,是確山農民趕上直播帶貨的第二步。
確山縣對打造當地“直播帶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投入與專注,令人敬佩。2019年,該縣就把電商發(fā)展列入全縣經濟發(fā)展目標進行考核,打造“村播”培訓基地,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與專項獎勵資金。“培訓報名零門檻,不收學費還中午管飯”,對當地農民的引導簡單、有效。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對出色的農民主播、特色農產品經營主體施以多種幫扶。比如,生產線基建及各種農機補貼,聚攏直播人才,聘請專業(yè)培訓團隊全年服務等等。持續(xù)催化當地農民主播團隊基數放大,強化直播電商生態(tài)圈及相關基礎設施。而這,無疑是當地農貨變商品、單品變多品的關鍵推手,“強”了確山農貨的“里子”。
“手機變農具、直播變農活,數據變農資,田間地頭變成直播間”,一切嶄新的變化帶給確山農民的不只是收入上的提升,更是這些新農人主播們的聲聲吆喝,催化出的鄉(xiāng)村振興“確山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