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不卡,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激情综,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不卡,最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不卡,国语自产精品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頭條 > 正文

藏糧于地,高標準農田這樣建成

2022-12-07 10:05:18   

18億畝耕地,已建成超過9億畝高標準農田?!凹Z食生產根本在耕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诵拈喿x

一塊高標準農田,如何“煉”成?

跟隨記者的腳步,深入一塊高標準農田。看“藏糧于地”,高標準農田“高”在哪兒;察“藏糧于技”,農業(yè)如何插上科技的翅膀;觀穩(wěn)產增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如何從“良田”做文章。

今年11月,山東省鄒平市明集鎮(zhèn)的田間,農作物迎來豐收,農民臉上洋溢著笑容。

故事,便從村民孫廣迎開始講起。

“怎么高法”

2021年1月,老孫第一次聽說“高標準農田”

“老孫——”

走進地頭,廣袤田野一覽無余,麥苗茁壯。明集鎮(zhèn)農民服務中心主任牛方鵬伸長脖子大喊一聲。孫廣迎走在田埂間,正查看苗情,聽到招呼,邁過排水渠,拍拍身上的塵土迎上前來。

“殺蟲燈也該清理了?!崩蠈O指了指路邊,1000多畝小麥地里支棱著不少新設備。

老孫家的這片地屬于高標準農田。2021年1月,村里開會,村支書動員:“今年政府要給咱村建高標準農田,土地使用權不變,免費提升,大家伙兒說說,愿意不?”

高標準農田?老孫聽著新鮮:“怎么高法?”

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wěn)產、生態(tài)良好、抗災能力強,這樣的基本農田可與現代農業(yè)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在現場提問環(huán)節(jié),疑惑被逐一解答。

“嚯!這可是大好事哩!”老孫點點頭,舉雙手支持。不久,施工隊進駐建設,他跑前跑后,忙得不亦樂乎。

以前,高標準農田主要圍繞溝渠路進行建設。2019年,地力提升成為建設重點。那年,鄒平共建設了9.8萬畝高標準農田,拿出1萬畝作為試點試驗田,探索地力提升。第二年,試點技術在所有新建項目上全面鋪開。

去年,老孫家的地里格外熱鬧。

增肥力——鄉(xiāng)鎮(zhèn)指導秸稈還田,配合使用政府分發(fā)的生物菌肥,將半年腐爛期縮減為一個月,土壤肥力大大增加。

深翻土——明集鎮(zhèn)統一組織農機,對農田土地深翻深松25厘米。“別小瞧這個,可以把雜草種子、黏附在草葉子上的害蟲卵等翻到地底下,讓它們自然腐爛,消滅70%以上雜草和害蟲。”鄒平市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趙洪虎介紹。

減化肥——老孫家的地用上了牛羊糞便無害化處理后形成的有機肥,可以減少化肥使用三到五成。

老孫家的情況在鄒平不是個案。趙洪虎遞過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是智慧農業(yè)服務平臺,湊近一看,鄒平的高標準農田已建項目分布圖一目了然。明集鎮(zhèn)除了一些非農用地,大部分農田已成方連片,大型農機可以暢通無阻地大顯身手,顯著提升了農業(yè)生產效率。

如此高的建設比例,有啥秘訣?趙洪虎說:“推進時首先考慮群眾意愿,意愿強的農戶,優(yōu)先推進?!?/p>

“這是好事,為啥不接受?”

他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在原有土地承包關系上完成的,而且建后要用于糧食生產?!氨热?,在一般耕地上,有些農戶原來種植的是經濟作物,現在要改種糧食,是否愿意轉換,還是要充分尊重他們的意愿。”

去年,山東省開展高標準農田整縣(市)推進創(chuàng)建,鄒平是第一批示范縣(市)。目前鄒平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5.23萬畝,占全市耕地的94%。明集鎮(zhèn)則實現了高標準農田全覆蓋。

“還得靠科技”

2021年2月,地里有了第一臺“水龍王”

山區(qū)灌溉條件差,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打上一口井,畝產能從400斤一下增長到1000斤,效果十分明顯。

聽著介紹,老孫反而搖搖頭:“我們這里若再想多產糧食,就沒那么容易嘍!”原來,明集項目區(qū)是精灌區(qū),農業(yè)生產條件本來就不錯,原先畝產就有上千斤,要想在此基礎上增產,還得靠科技賦能。

走進老孫的小麥地,路邊臺架式電力變壓器高聳矗立,1萬千伏高壓電在這里被轉換成380伏,供農業(yè)設施使用。

“我們種糧也有高科技,跟過去比,變化太大了!”老孫指了指農田中心,一個大型金屬架橫跨其中,打開開關,該設備像圓規(guī)一般,以中心為軸旋轉,水霧呈圓形均勻噴灑。

“瞧,‘水龍王’開閘,我就不用管了?!彼f,這是去年2月建設高標準農田時安裝的第一臺指針式噴灌設備。以前用管道澆水,澆灌效率低下,1000畝地得澆好幾天,很多地方沒法及時澆水,現在有了噴灌設備,一兩天就能澆一遍地,還比傳統灌溉節(jié)水三到五成。根據墑情監(jiān)測傳感系統,老孫可以在手機軟件上調節(jié)噴灌設備行走速度,調節(jié)水量。

望向田間,每隔五六十米,就能見到一個小型太陽能電池板,豎桿上掛著一只黃檐豎桶,這是太陽能殺蟲燈,也是智能蟲情監(jiān)測站。老孫上前將底部的黑色底座擰下來,頓時粉塵在陽光中彌漫開來,湊近了一看,竟是半桶奄奄一息的飛蟲。

不遠處的傳感器橫臂上,兩個風速、風向傳感器正有節(jié)奏地轉動,這是一臺小型自動氣象站。旁邊的土壤墑情監(jiān)測站還可進行24小時、360度實時監(jiān)測。

老孫家地里的數據,全部都匯合到了明集鎮(zhèn)農民服務中心的LED大屏幕上。在服務中心,LED大屏幕鋪滿整墻,點擊屏幕,地塊、蟲情、氣象、苗情等信息可一鍵調取。

從2019年開始,鄒平市在部分鎮(zhèn)街的高標準農田安裝智能蟲情監(jiān)測站、太陽能殺蟲燈、智能氣象站、作物生長記錄儀等“數字農田”監(jiān)管和服務系統,可以提供更為細致、精準的農情服務。

“以前巡田得一周,現在點點手機隨時看,這個平臺真厲害!”老孫說著豎起大拇指,“你看,土壤墑情分析、灌溉預警、科學施肥、作物產量預判、病蟲害防治咨詢、農機使用這些信息,都能發(fā)到手機上。種地還得靠科技,我們輕松不少?!?/p>

距明集鎮(zhèn)僅40公里的臨池鎮(zhèn),耕地條件卻大不相同,地處丘陵,梯田多、耕種層薄、灌溉條件差,相鄰兩田高差可達四五米,無法進行土地平整。大型農機很難實施作業(yè),深翻一下都可能“越界”,“水龍王”等設施也難有施展空間。

即便如此,臨池鎮(zhèn)依然有6000畝耕地劃入高標準農田,這樣的地塊如何建設?

臨池鎮(zhèn)副鎮(zhèn)長劉明一說,他們將解決灌溉難題列為高標準農田的建設重點,“作物生長時,水澆條件對產量的影響很大,浮動可以達到五六百斤”。

走進村民張海軍的地里,一口水井上安裝了電力裝置。他拿著電卡,“嘀”一聲,地下深水泵嗡嗡運作,抽取灌溉用水,再通過低壓管道輸送噴灌設備。

“水井是生命線?!睆埡\娬f,“有了它,我們再也不用靠天吃飯了?!?/p>

“地和人一樣,也能上保險”

2021年12月,老孫簽下了第一份高標準農田保單

老孫返回麥田,走到水井旁,打開蓋子,準備下井。

“今天還澆地?”記者問道。

他連連擺手:“松松水閘,防止底下生銹,影響使用?!苯衲晟綎|地區(qū)雨水多,水井使用次數比以往減少。

自家買的設備,用得仔細,情理之中。但是政府投入的設施,誰來負責后期管護?

按照省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運行管護辦法,管護機制可以總結為“縣負總責、鄉(xiāng)鎮(zhèn)落實、村為主體、所有者管護、使用者自護、受益者參與”。

牛方鵬說,鄉(xiāng)鎮(zhèn)、村里都有管護責任人,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機井出現故障、道路溝渠不暢等,都可由村集體出資,聯系第三方人員維修,若負擔不了,鄉(xiāng)鎮(zhèn)可以幫助解決。

截至目前,山東共落實縣級管護責任人5228人次、鄉(xiāng)級9410人次、村級27700人次。

去年12月,村里又開會:咱的高標準農田還要買保險哩。

鄉(xiāng)親們聽了又議論開來:“啥?保險?干啥嘞?”

村干部忙解釋:“政府花錢,幫咱減輕管理負擔哩?!?/p>

為提高農業(yè)風險管理能力,鄒平市給高標準農田管護加了一道“保險”。去年,山東在全省選擇部分縣(市、區(qū)),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管護保險試點,鄒平是第一批。

“我們與保險公司調研溝通后,出臺了對15萬畝高標準農田的保險方案:既能提供工程質量的潛在缺陷風險化解方案,還能為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管護和自然災害與意外事故化解提供解決方案?!壁w洪虎說,去年投入50萬元,今年保費增加到300萬元,高標準農田管護多了一層保障。

開完會,老孫和鄉(xiāng)親們手里多了一張保單: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故障,都可以聯系當地的保險員,經過評估,認定后可獲得賠付。

“沒想到俺家的地和人一樣,也能上保險?!崩蠈O從抽屜里拿出簽了名字、蓋了紅章的保單時,還是一臉欣喜。

“省事、省心,方便極了”

2022年9月,又一個信心滿滿的豐收

進入10月,老孫家絲毫不敢懈怠,1000畝流轉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去年秋收后,播種時趕上秋汛,比往年晚了不少?!彼f,“自己感覺每畝地產不了1000斤了,睡不著覺呀!”

玉米秸稈精細化還田、生物菌肥撒施作業(yè)、翻耕地……那時候,按照鄉(xiāng)鎮(zhèn)指導,老孫起早貪黑,先給土地補充“營養(yǎng)”,盼著播種。

驚喜的是,有了高標準農田設施助力,蟲害少了大半。但是,他仍保持高度警惕,生怕出現一丁點差池。

“鄉(xiāng)鎮(zhèn)的協會也幫了大忙!”他說,明集鎮(zhèn)通過智慧農業(yè)平臺隨時監(jiān)測作物生長情況,在群里及時提醒,對做好預防工作非常有效。

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契機,明集鎮(zhèn)建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的新型農民之家,成立了新型職業(yè)農民協會,圍繞節(jié)能提效,通過大數據實時監(jiān)測、自動分析,給農戶提供規(guī)?;铡?/p>

今年秋收,老孫家玉米地一派繁忙:沿著新修的道路,大型收割機、運輸車輛開到了田間地頭,進行機械化秋收作業(yè)?!笆盏糜挚煊指蓛?,我們也省事、省心,方便極了!”眼看著糧食裝車,老孫贊不絕口,心里的大石頭終于落地?!敖K于可以睡個踏實覺了!”

眼看著流轉期到了,老孫打算續(xù)租:“高標準農田建成后,生產條件更好了,鄉(xiāng)鎮(zhèn)還能提供服務,種地更方便了?!?/p>

而在臨池鎮(zhèn)北園村,今年6月,民主議事會上,村支書呂厥東發(fā)出號召:這個月收完麥子,愿意流轉的,入秋不要播種。第二天,包括高寶德在內的村民們一早就去村委會排隊登記,一上午竟流轉了400多畝地。

劉明一說,以前北園村的地流轉沒人要,最高畝產才500斤。2021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平均畝產達到1000斤,土地流轉費每畝800元,全村的耕地流轉出一半。

“不用種地,也有收入,真是大好事!”高寶德說。

明集鎮(zhèn)這邊,老孫正在手機上聽課:“農業(yè)技術真能帶來實惠,現在高標準農田建成了,我們也得與時俱進,爭取明年還能增收!”

來源:人民網
編輯:牛姣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yè)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ecxia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