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09:28:06
陜西白水,這片浸潤著母親河滋養(yǎng)的土地上,有一戶人家如破土而出的春筍,在歲月的風雨中,將“愛農、務農、興農、富民”的家訓深植于血脈,在希望的田野上編織著獨特的家國夢。
白水縣林皋鎮(zhèn)北馬村林秋芳家庭,他們的故事,是一部關于科技興農、產業(yè)致富的傳奇,生動詮釋了“黃河女兒”傳承家風、共筑家國情的動人情懷。
林秋芳用“家訓”的力量種出千畝“科技樹” 杜鵬/攝
從幾畝薄田到千畝科技果園的蛻變
林秋芳,一位樸實的農村婦女,卻有著一顆對農業(yè)無比熱愛且充滿創(chuàng)新的心。
多年前,她和丈夫僅靠著幾畝薄田維持生計,但她心中深知,只有依靠科技,才能讓土地發(fā)揮出更大的潛力。
為了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林秋芳四處奔波,參加各種農業(yè)培訓。她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將所學運用到自家果園中。從土壤改良到病蟲害防治,從果樹修剪到品種優(yōu)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她都精心鉆研。在她的努力下,自家果園的產量和品質逐年提升。
然而,林秋芳并不想獨自享受這份成果,她明白,要想讓更多的鄉(xiāng)親們致富,就必須將自己掌握的技術傳授給大家。
林秋芳(中) 為記者們津津樂道其創(chuàng)業(yè)“來時路”
于是,她成立了家庭修剪隊,隊員們都是她的家人和周邊的鄉(xiāng)親。他們穿梭在果園之間,為大家提供免費的修剪技術指導。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新技術都持懷疑態(tài)度,覺得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才靠譜?!绷智锓蓟貞浀?,“但我相信,只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大家就會接受?!?/p>
事實證明,林秋芳是對的。經過修剪隊修剪的果樹,產量明顯提高,果實品質也更好。鄉(xiāng)親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紛紛主動向林秋芳請教。
果園里的修剪隊是果子們的“守護人”
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林秋芳成立了女子果園管理服務隊,專門為農村婦女提供技術培訓和服務?!皨D女能頂半邊天,在果園管理中,婦女們細心、耐心,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林秋芳說。
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林秋芳意識到,要想真正推動當地蘋果產業(yè)的發(fā)展,就必須組建一支專業(yè)的技術型新農人團隊。于是,她積極聯(lián)系當地的農業(yè)技術專家、高校畢業(yè)生等,共同組建了秋林專業(yè)合作社的技術團隊。他們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示范推廣等工作,為果農們解決實際問題。
在林秋芳的帶領下,通過一系列科技興農的舉措,她家的果園從最初的幾畝發(fā)展到了如今的千畝科技果園,成為了當地的示范果園。同時,她的技術服務也覆蓋了本縣4000畝、全國3萬畝果園,為推動蘋果產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林秋芳的果園扮綠白水大地
林秋芳家庭的產業(yè)致富之路,不僅僅局限于果園種植。他們深知,要想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構建多元化的產業(yè)矩陣。
林秋芳的丈夫,同樣是一位勤勞且有遠見的人。他看到了農業(yè)機械化的發(fā)展趨勢,創(chuàng)辦了田埂夢農機合作社。
合作社購置了各種先進的農業(yè)機械,為周邊的果農提供機械化作業(yè)服務,從耕地、播種到施肥、收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
“以前,人工勞作不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F在有了機械化作業(yè),省時省力,還能增加收入?!币晃还r感慨地說。
科技化的果園是新農業(yè)的時代靚色
林秋芳的兒子,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有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他打造了“秋林芳果”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家鄉(xiāng)的優(yōu)質蘋果推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我們注重品牌建設,從源頭把控品質,讓大伙能夠品嘗到真正的白水蘋果的美味?!绷智锓嫉膬鹤诱f。
通過品牌化運營,“秋林芳果”的知名度不斷提高,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也比普通蘋果高出不少,為果農們帶來了更高的收益。
林秋芳本人則親自指導親屬掌握蘋果育苗修剪技術,帶動100戶加入秋林蘋果合作社。在合作社里,大家資源共享、技術共享、市場共享,構建了“合作社 + 農戶”的利益共同體。并建立了完善的培訓體系,累計培育果業(yè)人才1.2萬人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林秋芳家庭所在的區(qū)域實現了年產優(yōu)質果品800噸,收購銷售量突破2000噸,助農戶人均增收超5000元。曾經貧窮落后的小村莊,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林秋芳家庭構建的多元化產業(yè)矩陣的帶動。
黃河女兒的家國情懷薪火相傳
吃水不忘挖井人,林秋芳家庭在實現自身富裕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回饋社會。
多年來,他們累計捐助社會公益80余萬元,在教育、扶貧、救災等多個領域都留下了他們的愛心足跡。
她多次為當地的學校捐款,改善教學條件,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不能讓他們因為貧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绷智锓颊f。
在她的資助下,許多貧困學生順利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扶貧工作中,林秋芳更是不遺余力。她積極與當地的貧困戶結對幫扶,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資金支持,幫助他們發(fā)展產業(yè),實現脫貧致富。對于一些缺乏勞動力的家庭,她還組織志愿者為他們提供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看到他們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我打心眼里高興?!绷智锓颊f。
林秋芳家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離不開他們傳承的“愛農、務農、興農、富民”的家訓。這一家訓,不僅是他們的行為準則,更是他們的精神支柱。
在林秋芳家庭中,愛農是一種本能。他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視農業(yè)為自己的終身事業(yè)。務農是他們的堅守,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們都始終扎根在農村,辛勤耕耘。
興農是他們的追求,他們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用科技和智慧推動農業(yè)的發(fā)展。
富民是他們的擔當,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鄉(xiāng)親們過上富裕的生活。
這種家風,在林秋芳家庭中代代相傳。林秋芳的子女們,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影響,對農業(yè)有著濃厚的興趣。
他們在學業(yè)完成后,毅然回到家鄉(xiāng),投身到農業(yè)產業(yè)中,繼續(xù)為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果樹盈盈詮釋好家風就是“興農密碼”
“父母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绷智锓嫉膬鹤颖硎尽?/p>
在林秋芳家庭的帶動下,周邊的家庭也紛紛以他們?yōu)榘駱?,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大家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團結和睦、勤勞致富,共同為建設美麗家園而努力。
林秋芳家庭的故事,是“黃河女兒行—訪最美 傳家風 共筑家國情”主題活動中的動人畫面,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陜西在家庭文明建設方面的豐碩成果,為陜西高質量發(fā)展凝聚了磅礴“家”力量。
來源:陜西網 作者:高翔 葉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