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09:20:13
葉片在蔬菜生產中作用關鍵,葉片濃綠意味著含有大量葉綠體,而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場所。葉片黃化則表明葉綠體遭到破壞,光合作用失去場所,進而誘發(fā)黃葉、卷葉、萎蔫等生理性問題。高溫時節(jié),做好越夏蔬菜葉片的養(yǎng)護和管理,對于培育健壯植株、保證營養(yǎng)供應、減少畸形果和落果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留果:
避免植株負擔過重造成黃葉
部分菜農為讓蔬菜早上市賣高價,在坐果期早留果、多留果,導致營養(yǎng)消耗過大,葉片發(fā)黃、植株長勢衰弱,反而降低產量。
植株從留果到成熟,難免出現(xiàn)果實異?;虿∽?,這類果實同樣消耗營養(yǎng),建議及時疏除。通過觀察花朵可提前判斷,若花朵過大、過小或畸形,形成的果實必然不正常,應及早摘除畸形花。如番茄,一穗花開花時間不一,若全部授粉會導致果實大小不均,建議疏除一穗花中的第一朵花。對于番茄、黃瓜等結果量大的蔬菜,日常管理中要及時關注果實,隨時摘除畸形果以減少營養(yǎng)消耗。此外,疏除的病果需及時清理出棚,避免病原菌傳播。
整枝打杈:
讓葉片有足夠生長空間
隨著植株生長,枝蔓增多,若不及時整枝打杈,既不利于通風透光,也會影響葉片生長發(fā)育。建議及時整枝打杈,提高通風透光率,減少營養(yǎng)消耗,確保植株營養(yǎng)集中供應,提升整體產量。不同品種蔬菜生長特性不同,整枝打杈方式也有差異。
黃瓜等蔓生蔬菜落蔓莫過低。黃瓜在按葉留瓜的基礎上,需特別注意一次性落蔓不可過低。落蔓時建議結合摘葉同步進行,且先摘葉后落蔓。若不摘除下部葉片就落蔓,葉片鋪在地上或聚集在一起,會增加棚內尤其是植株下部的濕度,病原菌易從下部老葉侵染引發(fā)病害;同時,下部光照弱,隱藏在葉片下的黃瓜易形成陰陽瓜或畸形瓜,部分過大的瓜還會墜住植株。
茄果類蔬菜整枝要科學。番茄等茄果類蔬菜側枝萌發(fā)能力強,若不及時抹杈,側枝長勢可能超過主枝,影響后期管理,建議在側芽長到15厘米前抹除。當植株生長點長勢過弱或過強時,可采取摘心換頭的方式促壯植株,既能降低株高、減少落蔓操作,又能提高整體抗性。
椒類蔬菜整枝“去內不去外”。即去除植株“內膛枝”,保留外側強枝。去除內膛枝葉可避免植株郁閉,提高通風透光率。
整枝打葉:
選在晴好天氣操作
避免陰雨天整枝打葉:陰雨天傷口難以愈合,病原菌易從傷口侵入莖稈,導致莖稈大面積腐爛。對于蔓生植物,可僅進行落蔓操作,減少人為損傷造成的傷口。應關注天氣預報,選擇晴好天氣操作,為傷口愈合留出充足時間。
澆水后1-2天內不整枝打葉:澆水后植株含水量高,整枝打葉產生的傷口較大且不易愈合,因此應在澆水2-3天后,選擇晴天上午進行整枝。
整枝打葉可留一段殘茬:不要直接將葉柄或瓜須完全疏除,而是保留一段殘茬。打杈時不要用指甲掐斷,應將枝杈掰斷,避免直接接觸傷口傳播病害。摘除番茄下部葉片時,若枝葉正托著果穗,可保留稍長一段以支撐果穗。
整枝打杈后需及時用藥預防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松脂酸銅或百菌清涂抹傷口,預防病原菌侵染,促進葉柄離層形成后自然脫落。對于辣椒、茄子等葉片較多、傷口較小的蔬菜,整枝后應立即用嘧菌酯、春雷?王銅等噴霧,重點噴灑莖稈以防病害。
補充營養(yǎng):
讓植株源源不斷供養(yǎng)葉片
日常應觀察蔬菜葉片顏色變化,了解植株生長需求,合理補充營養(yǎng)。
葉色加深呈墨綠色:若發(fā)現(xiàn)蔬菜葉片(尤其是生長點附近)濃綠發(fā)黑,需判斷是否供水不足或控水控棵過度。建議先查看土壤墑情,若地表過干,應立即澆小水,避免澆水過大導致地溫降低傷根。此外,高溫季節(jié)“以水控棵”需把握好度。
植株葉片逐漸黃化:需區(qū)分老葉與嫩葉的癥狀,結合缺素特性判斷。若莖蔓下部老葉葉脈間發(fā)黃,中上部葉片正常,可能是缺乏氮、磷、鎂、鉀等易移動、可重復利用的元素——這些元素會從下部老葉“轉移”到中上部供嫩葉利用,因此老葉先表現(xiàn)出葉脈間黃化、失綠甚至黃白化癥狀。若中上部嫩葉發(fā)黃、生長不良,可能是缺乏鈣、硼、銅、錳、鐵、硫等移動性差、難重復利用的元素——這些元素缺乏時,癥狀首先表現(xiàn)在中上部嫩葉上。
生產中,低溫、干旱、土壤酸化等環(huán)境因素易導致蔬菜缺素,因此需注重養(yǎng)根壯棵,避免葉片過早出現(xiàn)缺素癥狀。出現(xiàn)缺素后,應針對性補充營養(yǎng):下部老葉發(fā)黃可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緩解;上部嫩葉發(fā)黃可葉面補充含鐵、鈣等的葉面肥。
(本版稿件由農業(yè)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董文蘭參考《北方蔬菜報》、全國農技推廣網等整理)